菏澤原為天然古澤,濟水所匯,菏水所出,連通古濟水、泗水兩大水系,唐更名龍池,清稱夏月湖。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曹州為府,附郭設縣,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澤",賜名菏澤。菏澤歷史悠久,享有"天下之中"之譽。
生在菏澤,吃在菏澤,樂在菏澤。下面羅列了各縣區名吃,不盡之處,請多多包涵,留言指正,謝謝大家。
1、曹縣王光燒牛肉

曹縣燒牛肉
自元朝以來,曹縣燒牛肉便是民間餐桌上的一道名菜,它以魯西南黃牛為製作原料,製作工藝獨特。由於曹縣地處平原地區,善於耕種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牛不僅為人類提供了強大的役力,同時也為人類提供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品。悠久的養牛歷史和習慣,也從側面揭示了曹縣牛源充足,牛肉加工的必然。三十年前,曹縣王光燒牛肉,更是用一包牛肉撐起了整個曹縣GDP的半壁江山。雖然近年來,米家燒牛肉、磐石燒牛肉深得百姓喜愛,但論起在菏澤以外的名氣,還是王光燒牛肉。
2、單縣三義春羊肉湯

單縣羊肉湯
單縣羊肉湯始創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經二百多年的發展羊肉湯在製作工藝上不斷創新,使羊肉湯得以發揚光大和多方延續。以其色白似乃誰只交融,質地純淨,鮮而不羶,香而不膩,爛而不粘,獨特風格。再入中華名食譜,被國人稱為中華之一趟,同時它還有藥膳的功能,具有溫中散寒,健脾胃,滋陰壯陽,助消化和增加人體抗病能力等功效。目前,單縣三義春羊肉湯較為正宗,口碑較好。
3、東明靳家粉肚

東明粉肚
東明香肚又稱之為粉底,是山東菏澤東明縣的傳統名吃有百年曆史。東明粉肚主要用豬肉,綠豆粉為原料加砂仁花椒,香油等佐料拌勻。裝入豬尿炮然後系口呈球狀,文火煮熟後,色香味俱佳,是上等菜餚,只要嘗過一口,就會讓人回味無窮。
4、鉅野謝集罐子湯

鉅野罐子湯
罐子湯是魯西南更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最有名的是鉅野謝集罐子湯,該傳統小吃先後被載入了魯西南名吃,2004年又被命為"中華名吃",謝集正宗罐子湯第六代傳人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改進了罐子湯的製作流程,原材料全部選用魯西南特有的散養青白山羊,味道更鮮,湯質更美,食後回味無窮。
5、成武鴻方緣醬大頭

成武醬大頭
"成武醬大頭"是山東菏澤市成武縣特產,系由該縣特產的芥菜(大頭菜)醃製的醬菜,該菜創始於清乾隆年間,歷史悠久。其特點是:棕紅透明,集香、鹹、甜三味於一體,鹹甜適度,香味綿長,口感清脆,風味獨特,是物美價廉的地方小菜,暢銷區內和周邊地區。
6、定陶黃家柴燒雞

定陶燒柴雞是近年來新晉的菏澤名吃,由於選材精良,做法獨特的,選用1-2年的柴公雞,改進了傳統燒雞製作程式,近幾年來,深得菏澤周邊吃貨的寵愛,民間有句俗語:"寧可多走二百里,不捨定陶柴燒雞",由此可見定陶柴燒雞被大家的認可度。目前,定陶的黃家柴燒雞口碑較好,值得品償。
7、鄆城壯饃

鄆城牛肉壯饃
鄆城壯饃是山東菏澤鄆城的著名小吃,它是用和好的精粉面團用手拉制長條形。將肉餡抹在上面,折成卷狀,然後拍成扁橢圓形,在平底鍋中用油煎制而成,外酥內軟,鮮美可口,食而不鍵橘厭,別具風味。
8、牡丹區水煎包

菏澤水煎包
水煎包是菏澤特色傳統風味小吃,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東京汴梁城(古都開封)鉛滑,在華北和中原地區頗為流行。口感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今天主要以利津水煎包菏澤水煎包最為著名。利津縣街道上分佈著很多各具特色的"水煎包鋪子",而那些色澤金黃,外脆裡嫩的水煎包更是十里飄香,讓人口水直流。菏澤水煎包列為中國十大包子。牡丹區白家包子鋪比較有名。多年前,牡丹區包子鋪,餡多皮薄,做工精細,選材好,目前,部分包子鋪做工較粗,選材較劣,特別是肉餡的,摻油與下角料較多,趁熱吃雖口感不錯,但著實影響健康。
9、左營綠豆丸子
鄄城左營綠豆丸
左營綠豆丸是歷史名吃,地方特產,迄今已具有200多年的生產歷史,清朝時曾作為貢品進點。利用傳統工藝與現代科學配方相結合,以牛肉、綠豆、海鮮、芝麻等為主要原料,用色拉油反覆烹炸而成。不加色素和防腐劑,色香味俱全,幹吃、煮湯、火鍋皆可,口感酥脆、清香、可口。還具有清熱解毒、醒腦提神、利便止渴,止瀉痢,降血壓、血脂、血糖、改善微迴圈,補充微量元素(如鈣、磷、鐵、鋅、鎂)等多種藥用和保健功效。若想深入探索道地美食,這份左營美食推薦指南值得收藏。
參考資料
- 左營美食推薦:必吃10大口袋名單
- 台灣傳統小吃文化研究
- 在地老饕私房美食地圖
- 百年老店美食傳承特輯
- 台灣地方特色料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