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你就是達人!徹底剖析釧路溼原的基本情況與玩樂攻略

①釧路溼原的面積有多大呢?

釧路溼原位於北海道的東部,這片廣大的溼地是由太平洋流入內地而形成的,橫跨了釧路市、標茶町、鶴居村及釧路町等四個城鎮。被指定為釧路溼原國立公園的面積約有2萬8000公頃。剛好是東京23區的面積。

②是一個什麼樣的自然環境呢?這裡有什麼樣的生物呢?

在釧路溼原約有700種植物和約1300種動物在此棲息。擁有珍貴大自然的釧路溼原國立公園,在1980年成為日本第一片拉姆薩條約指定的溼地。代表性的生物有自然紀念物丹頂鶴。曾經一度面臨滅亡的丹頂鶴,在經過保護行動後,現在的數量已恢復到數千只。丹頂鶴通常棲息在溼地的深處,但因在冬天難以覓食,它們會聚集到設定在溼地西側的專有餵食場。正因如此冬季看到丹頂鶴的機率非常高。至於其他生物,鳥類的話有大型猛禽類的白尾海雕,哺乳類動物有蝦夷鹿和北狐,兩棲動物則有據說是冰河時期存活下來的稀有物種極北鯢等物種棲息在此。

③是如何形成的呢?

現在的釧路溼原,在以前其實是一片海洋。距離現在約6000-4000年前,在海水帶來的泥沙及泥炭堆積下,形成了現在的溼地。位於溼地東邊的塘路湖、SHIRARUTORO 湖、達古武湖則是以前眾多湖沼的遺留產物,被稱為海跡湖。

④溼地內是怎樣的呢?

溼地大部分是比較潮溼的低層溼原,長滿了蘆葦、薹草等植物。其實部分是隻有在漲潮時才會有水流入的高層溼原,可以看見繁茂的日本榿木林。溼原內有一條蜿蜒蛇行的釧路川,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⑤最佳的旅遊季節是什麼時候呢?

一般春天4月到秋天9月都是觀光季節,但6~7月是最佳的季節,可以看到花草繁盛的景色。在這個時期有山鳶尾、花荵、北萱草、粉花繡線菊等無數的花卉為這塊溼地添上鮮豔的色彩,觀賞這些稀有花草也是一大樂趣。11月~3月的冬季,最低氣溫都在零度以下,因為會積雪所以不適合遊玩。但是在1~3月可以在餵食場看到珍貴的丹頂鶴。如果是在冬天到此旅遊的話,一定要做好防寒措施喔!

⑥到此觀光需要幾天呢?

因為在釧路溼原內沒有任何住宿設施,因此需要住在釧路市區。如果只要到一個展望臺上眺望釧路溼原的話,一天就足夠了。溼原的東側和西側都有不少展望臺,如果想要在散步道上慢慢散步欣賞景色的話,就需要兩天一夜。如果想要體驗獨木舟等的活動的話,需要提前半天至一天預約!

⑦到釧路溼原的交通方式

從釧路機場到釧路市區的話,開車約30分鐘,搭乘阿寒巴士約45分鐘。沒有巴士跟電車可以從機場直達釧路溼原的展望臺,只能開車前往。從機場直接到位於西側的釧路市溼原展望臺約15公里,開車約30分鐘。而到位於東側的細岡展望臺約44公里,開車約1個小時30分鐘。 細岡展望臺的話,從其下方的JR釧路溼原站步行約10分鐘可達,而從JR釧路站到釧路溼原站約25分鐘。另外,夏天有觀光列車「釧路溼原NOROKKO號」執行!

⑧要如何暢遊釧路溼原呢?

釧路溼原的周邊有幾個展望臺,可以眺望這雄大的溼地風景。另外溼地內還設有散步道,可以沿著步道散步欣賞風景。另外還有獨木舟以及能欣賞到溼地風景的觀光列車等。

1)去展望臺!

■釧路溼原展望臺 在溼地的西側設有資料館和餐廳。從3樓的展望室和屋頂都可以眺望到釧路溼原和釧路市區的整個景色。只是只有在營業時間內才能進入館內。溼原展望臺是散步道的一個節點,可以順道進去看一看! 門票:進入館內470日元 營業時間:8:30~18:00(4~11月9:00~17:00) 休息日:無

■細岡展望臺 是眺望釧路溼原的代表性展望臺,位於溼原的東側。從細岡遊客中心往樹林裡走上去有兩個展望點,從大觀望臺上居高臨下,可以眺望到廣袤的釧路溼原以及在溼地中蜿蜒的釧路川。另外這裡更是有名的夕陽觀賞點。 門票:戶外觀光免費 營業時間:細岡遊客中心9:00~18:00(4~5月9:00~17:00、10~11月9:00~16:00、12~3月10:00~16:00) 休息日:無

2)在散步道上散步!

■溼原展望臺散步道 以釧路市溼原展望臺為節點,步道一週的距離為2.5公里,散步需要的時間約1個小時。途中有好幾個展望點,尤其是從衛星展望臺可以觀望到廣袤的釧路溼原全景!

■溫根內木道 距離溫根內遊客中心約3公里,需時約1個小時的散步道。木道設定在蘆葦、薹草溼原中間,可以欣賞到廣袤的溼地風景,以及近距離欣賞可愛動人的花卉。

3)體驗獨木舟!

從釧路川的塘路湖到細岡之間的河流流速較緩,可以乘坐獨木舟順流而下。塘路湖到細岡的距離約9公里,所需時間約2個小時。需提前網上預約(只有日語)或是打電話預約。

4)乘坐觀光列車「釧路溼原NOROKKO號」!

連線釧路站與網走站的部分割槽間,是沿著釧路溼原的釧路川行駛的。可從的車窗欣賞到壯闊的溼地美景。「釧路溼原NOROKKO號」是行駛於JR釧路站與塘路站之間的觀光線路,只有夏季執行!

參考資料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