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天燈,南蜂炮” 島內各地歡慶元宵節

每逢中華傳統佳節元宵節,臺灣多地都會舉辦各種民俗活動慶祝,更有“北天燈,南蜂炮”的說法。

暌違23年的臺灣燈會重返臺北,今年的主燈“玉兔壯彩”。

爆竹聲起,煙火繚繞,適逢元宵佳節,臺灣各地的“火熱民俗”盛大開場,期盼新的一年春暖花開。臺灣元宵節的民俗活動最早由大陸沿海地區遷徙赴臺的先民所帶來,後來也結合了臺灣各地的特色。

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節日慶祝活動一度縮小規模。今年島內多地舉辦燈會、放天燈、舞火龍、炸蜂炮等,力圖再現疫情前煙花四射、人潮湧動的熱鬧場面。

辦燈會

臺灣燈會暌違23年重回臺北市舉辦,4日晚,主燈“玉兔壯彩”上演開燈秀,這座22米高的彩燈融合傳統生肖“兔”造型與科技時尚元素,以活潑雀躍的“太空兔”形象歡度佳節。

“臺灣燈會”踩街遊行5日在臺北市政府周邊舉行,臺灣戲曲學院青年劇團帶來精彩的雜技演出。

今年新北燈會上,“玉兔迎春,祈福兩岸”主題迎春彩燈巧用“玉兔”“嫦娥”“吳剛”等民間傳說形象,傳遞“兩岸共慶元宵”的喜慶氣氛。

臺中燈會在同日晚間亮燈開幕,水上動態主燈成為全場關注焦點。直徑約10米的大型圓球緩緩開啟,金色兔燈升騰而出,為民眾生動演繹“金兔躍新春”。

屏東燈節展出40組巨型燈飾;臺南月津港燈節用裝置藝術把所在的鹽水地區打造成“夜間美術館”。

南投燈會燈會23天期間參觀人次超過500萬人

放天燈

第一場新北市元宵平溪天燈節活動展開,眾多民眾的新年祈願隨著天燈冉冉升起。

已有20餘年歷史的新北平溪天燈節,一直是臺灣當地的一大民俗盛事。平溪天燈節的首場活動5日傍晚6時起,在新北市平溪十分廣場盛大舉行,大型造型雙主燈,與百盞天燈齊飛的畫面,讓現場民眾驚呼不已。

元宵之夜,數百天燈同時升起,如星如雨點亮夜空,是許多民眾及觀光者翹首期盼的盛景。且隨著疫情緩和,今年新北市平溪天燈節更是有所突破,首次製作2盞20尺超大型主燈。

炸蜂炮

武廟神轎在隆隆的鞭炮聲中出發。

提到臺南鹽水,蜂炮是當地較具特色的元宵民俗,今年分成2天進行。4日早上8點在武廟廣場點燃鞭炮舉行啟炮儀式,武廟神轎在隆隆的鞭炮聲中出發,展開為期2天的繞境活動,不少信徒全身包緊緊搶先體驗“犁蜂炮”。5日晚間,市中心數十座炮城陸續施放,瘋狂四射的蜂炮畫出一道道光線,伴隨五彩繽紛的高空煙火,現場民眾不斷驚呼,享受蜂炮的刺激感。

神轎隊伍5日晚間7點左右從武廟出發時,廣場上的炮城、煙火瘋狂四射,民眾舉起手機和相機狂拍。

據傳鹽水蜂炮始自清代光緒年間,百姓祈求關聖帝君在元宵夜“出巡”繞境、驅除瘟疫乞求平安,後來演變成集中施放蜂炮。蜂炮場面熱鬧,但也具危險性,有關方面每年都會提醒遊客做好防護措施。

臺東元宵節慶觀光活動4日開跑,最受關注的“炮炸寒單爺”在海濱公園登場,5日有20餘場“炮炸”活動進行。這也是臺東時隔兩年再次舉辦這項活動。不同於臺南鹽水蜂炮的全副武裝,臺東“炸寒單”的扮演者只是頭戴保護盔具,下半身僅著一條短褲,更具挑戰。

相傳臺東地區早年常出現傳染疾病,民眾在元宵節迎接“寒單爺”(也稱“邯鄲爺”)原是希望鞭炮的煙塵驅散疫病。這一民俗活動也延續了下來。

火馬祭

鹿草鄉圓山宮傳統“放火馬”儀式今晚登場,烈焰中紙火馬就像有了生命力,在火中奔騰。

主祀王孫大使的臺灣嘉義縣鹿草鄉圓山宮自2月3日起舉行為期3天元宵節系列活動,重頭戲“放火馬”昨日晚間登場,該儀式中斷近60年,因疫情肆虐,2021年才復辦,今年元宵節廟方舉辦火馬祭、擲炮臺民俗宗教活動,烈焰中火馬就像有了生命力,在火中奔騰,場面壯觀。

鹿草圓山宮“放火馬”是自清代開始就有的除疫儀式,早期民眾為祈福、消災解厄所辦。

火旁龍

客家人聚居的臺灣中部縣市苗栗也有與炮陣有關的元宵節民俗活動。4日晚,九尾神龍登場表演、接受炮陣炸射,舞龍隊在炮火硝煙中穿梭,有如騰雲駕霧,吸引大批民眾觀賞。這源自苗栗特有的客家“火旁龍”民俗文化。

吃飯擔

在田地中央吃飯是個難得經驗,雲林縣馬鳴山鎮安宮每年元宵都會舉辦。

臺灣雲林縣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元宵吃飯擔活動暌違2年(因疫情停辦)5日舉行,現場湧入至少5萬人等候,人山人海一望無際,開動不到半小時,2萬5000多公斤的油飯、麻油雞、酸菜鴨全部一掃而空。

褒忠鄉、東勢鄉吃飯擔習俗已100多年,今年復辦當地民眾相當期待,同安村民家家戶戶認養以“鬥”計算的油飯,招待繞境隊伍與賓客,今年估計總共準備2萬5000公斤油飯,還有各家特色麻油雞湯、酸菜鴨湯、貢丸排骨湯、羊肉爐等。

吃湯圓

新北市東北角卯澳漁村推出“石花凍撞元宵”應景料理

湯圓是臺灣民眾在元宵節必不可少的主食。潔白的湯圓,內餡的種類愈來愈豐富,其象徵圓滿、吉利、團圓的寓意從未改變。此外,源自閩南的紅龜粿或元宵乞龜也在臺灣一些縣市流行,人們將由大米制成的糕點做成龜的形狀,觸控各個部位祈求吉祥如意。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兩岸同胞都沉浸在濃厚的節日氣氛中。而中華文化聯結著兩岸同胞相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兩岸密切的往來與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

參考資料

Leave a Comment